文件名 康復醫(yī)院組織結構模型
電子文件編碼 TZYY-04-001 頁碼 1-1
文件名 康復醫(yī)療機構建筑設計原則
電子文件編碼 TZYY-04-002 頁碼 2-1
康復醫(yī)療機構的建筑設計必須考慮不同的收治對象和機構性質,從實際出發(fā)和切合實用的原則,搞好規(guī)劃和設計。
一、建筑設計基本原則
1.必須充分考慮康復醫(yī)療機構服務的對象中大多數是行動不便甚至不能行走者,因此在布局設計時要將使用最頻繁的診療部門安排在底層,盡力減少垂直流動;
2.必須充分考慮減少患者的移動,康復門診要采用中心式結構,使診室與各相關輔助科室能直接或近距離連通;
3.必須充分考慮患者的心理變化和心理障礙情況,各康復治療區(qū)都應有較寬敞的活動空間,在可能情況下要盡量設置模擬家庭;
4.必須充分考慮應付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,要重視和周密設計便捷、安全、可靠的緊急疏散路線和方式;
5.必須充分考慮隨收治對象變化而調整診療科室類型、功能和空間的機動性,因此在可能情況下要盡量采用可活動、可調整的,即具有可塑性的建筑設計。
二、建筑設計特點和注意事項
1.出入口設計
(1)樓梯(供可走動者用)。每樓梯臺階不高于15厘米,兩邊都應裝欄桿,并延伸外彎超過樓梯頂部或底部;
(2)斜道。坡度為5度,寬度不小于1米,有時需要可搬動的斜道;
(3)門檻。取消全部室內外門檻;
(4)門。門寬宜0.9米以上,可方便輪椅進出;
文件名 康復醫(yī)療機構建筑設計原則
電子文件編碼 TZYY-04-002 頁碼 2-2
(5)電梯。電梯空間要不小于可進出移動床的寬度,電梯操縱器高度宜距地面75~95厘米的高度,以便于坐輪椅患者的撳按,且電梯自動關門的速度要慢。
2.空間圍繞物設計
(1)地板。應不滑,不打蠟,不用地毯,可應用編織地席或其他表面結實的覆蓋物;
(2)墻。表面都應光滑;
(3)窗。窗檻不應高于82厘米,在可能情況下安排凸窗,以提供更大的視野,采用拉或窗簾式軟百頁窗簾,最好設計成電動式;
(4)電燈。開關不超過地面92厘米,電器插座應不低于地面60厘米,開關應靠近門旁;
(5)空調和通風裝置。安裝在天花板下,不占用墻面。
3.活動區(qū)設計
(1)臥床。床兩側均可自由上下,壁柜深度不超過60厘米,最好為活動拉門,掛衣橫桿高度不超過1.2米;
(2)浴室。
①澡盆和廁所都要設有扶手桿,最好為水平或垂直形,不要斜形,高度一般宜為65~75匣米,廁所扶手桿可設計成折疊式或回轉式。
②洗盆要裝在抽水馬桶旁,便于便后洗滌。
③淋浴蓮蓬頭的高度可自動調節(jié)或設計成手握式,若將控制開關都安裝在手柄上則更好。
④澡盆和淋浴座位應盡量與輪椅座位高度同樣高,便于患者轉移。
文件名 康復醫(yī)學專業(yè)人員素質要求
電子文件編碼 TZYY-04-003 頁碼 3-1
|
|